海底電纜為何修得慢 水深不能使用機器人

海底電纜為何修得慢 水深不能使用機器人
新華網 (2007-01-14 07:34)

http://news.sina.com.tw/global/xinhuanet/cn/2007-01-14/073412298379.shtml

  去年12月26日,一次強烈地震切斷了東亞地區的電話和互聯網服務。從上周起,五艘修複船一直在修複受損的海底光纜。但到如今,許多地區的互聯網服務尚沒有完全正常。斷網給許多人帶來了不便,大家搞不明白為什麼光纜這麼容易壞,修起來又這麼費力呢?

  出事地帶光纜密集

  北京郵電大學光通信中心高級工程師夏京星介紹說,海底光纜通常埋在海床下1─2米深的地方,由於海床不是很規則,光纜有時候免不了會露出來。漁船下錨和使用拖網捕魚時都可能將光纜毀壞,因此,在海底有光纜通過的地方被劃作禁止拋錨區,不許船只停靠。這個原理和陸地上的光纜一樣,我們經常在路上看到這樣的標誌“地下有光纜,禁止施工”。海底光纜需要保護,也需加強技術提高海纜自身的抗拉性。但地震屬於天災,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地震對光纜的破壞。

  另一名專家稱,菲律賓以北的巴士海峽是東亞、東南亞連接美國光纜的必經之路,這里海底也比較平,所以這個地帶光纜密度特別高,國內一些公司近年來計劃埋光纜,都很難再在這一帶找到地方。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寬闊,因此沒有出現光纜扎堆的現象,沒有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通訊災難。這次事件的教訓是,以後鋪設光纜時要繞路,注意路線的多樣性。

  修複任務很艱巨

  此前由於擔心余震發生,加上天氣惡劣,修理船沒有及時前往進行修複。兩艘修理船先于2日和3日到達,現在共有5艘船在進行修複工作。

  夏京星說,修複工作的第一步是找到斷點。海纜工程師可以通過電話和互聯網中斷情況找到斷點的大概位置。岸上終點站可以發射光脈衝,正常的光纖可以一直在海中傳輸這些脈衝,但是如果光纖在哪裡斷了,脈衝就會從那一點彈回,岸上終點站這樣就可以找到斷點。之後就需要船只運來新的光纜進行修補,但第一步是要把斷的光纖撈上來。

  業內人士介紹說,如果光纜在水下不足2000米的深處,可以使用機器人打撈光纜,但是目前海底光纜故障點一般位於水深約3000米至4000米海域,只能使用一種抓鉤,抓鉤收放一次就需要12個小時以上。將斷掉的光纜撈到船上後需要在中間加纜,這一點也很難的,至少耗費16小時的時間,這個工作是由專業性很強的技師來完成的,這次這麼大的事故,需要的技師很多,而這種活不是隨便就能做的。另外,這次故障點位於海纜密集區域,斷點不止一個,海纜還可能互相交錯,打撈時要注意不破壞其他光纜系統,所以任務很艱巨。

  目前光纜無法取代

  這次地震切斷海底光纜給中國、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造成了通信災難。現在的通信主要包括語音、數據和互聯網三部分。語音和數據的業務在震後很快就恢復了,但互聯網現在還處于恢復狀態。這是什麼原因呢?

  夏京星說,語音和數據通信的很快恢復不是因為海纜修複好了,而是轉移到了別的通道上,可以從把它們轉到不斷的海纜上,也可以轉到陸上的光纜中,還可以轉到衛星上,但其他通道也是有限的。互聯網服務現在本身就弱,運營商與用戶簽約時本來就沒有就速率進行過詳細約定。當海纜斷了之後,首先要照顧的是專門的租用業務,其次是話音業務和數據業務,再次才能排上互聯網,所以網民現在仍需忍耐極慢的網速,正常上網還需一段時間。現在樂觀的估計是15日左右。

  專家稱,海纜現在是分區維護的。出于安全目的,海纜平時也需維護。如果有人把海纜撈出來,加進光纖,就可以偷走信息。如果發生戰爭,也可能有人破壞光纜。但是,不管怎麼說,海纜是現在通信的最好解決辦法,別的方法如衛星、微波可以作為補充,但是現在看來無法取代海纜,因為它們的信道有限。能讓廣大用戶以便宜的方式進行溝通的方式,非海纜莫屬。(李宏偉)

分類: 3.新聞相關。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請輸入下列驗證碼計算後阿拉伯數字 (Translate it, if not Taiwanese to post re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