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教育亂了套‧文化失了根

教育亂了套‧文化失了根
‧典藏古美術 2006/03/16
韓國,以「文化創意產業」鹹魚翻生;泰國,以「藝術新經濟」成功走出金融風暴陰霾。台灣,曾是美麗的寶島,擁有深邃的文化,保有純善的傳統,懷有藝術的瑰寶,這些優質的人文層面,都被政客的「巧門」給封閉。…
【文.圖/楚國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辦教育,是百年大計;重要性,不言可喻;全世界,沒有特例;在台灣,卻如兒戲!

近些年來,美麗的寶島,忽然「大學」遍地;原來,公私專科、職校,紛紛改制、升格;過去「大學窄門」,如今寬如通衢,任你輕鬆來去;參加大學聯招,考上了沒啥稀奇,考不上才是新聞;年輕人,想不念大學都不行;「高等教育」,於焉普及,放眼世界,無人能及!台灣教育,真值得驕傲!?

細思量,且觀察,如此教育大計,其實揠苗助長,只看「量」的增加,未見「質」的提升;官員沾沾自喜,學子有苦難言;社會未能進步,文化反而沉淪;短視的政策操弄,近利的淺碟文化,百年大計,盡是雕蟲小技;育才大夢,恍如連番噩夢!誰之過?誰負責?董狐筆下,在上位者,誰都難逃!

大學程度今不如昔,豈能盡怪青年學子?君不見,教育部門,狀況頻頻;大學考題,問題多多;主管單位,閉門造車;忝為人師,自以為是;傳道授業,豈能解惑?

滿腹無奈,一肚牢騷,絕非無的放矢;看倌且聽,兩則新聞,萬般感慨,即知所述,絕非危言!

話說,1月25日,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文系教授沈謙辭世公祭,靈堂輓額、輓聯肅穆;但,高掛正中,由教育部長杜正勝署名的輓額,卻引來現場教育文化界人士及諸多中文系教授議論紛紛。怎麼回事?只見四個大字「音容『苑』在」,特別醒目;大家研究,此四字典出何故?恍然大悟,原來有個離譜錯字,「音容『宛』在」,寫成了「音容『苑』在」!難不成,官大學問大?到底是認了錯,向家屬致了歉,但這疏忽,如何杜悠悠之口?若是莘莘學子寒窗苦讀,因錯一字而名落孫山,是否也可比照廟堂諸公,道歉了事?還不是得再苦一年,再考一次。教育最高部門,首長署名之事尚且如此粗心誤事,以小見大,難怪台灣教育弄得一片愁雲慘霧!

還不只此四字離譜,只見輓額上款寫道「沈府謙千古」,又是引人一陣錯愕。自古以來,死者為大,成年男子,不論歲數,歿者皆應稱「公」,沈謙六十而逝,自應稱為「沈公」;至於「府」,是指喪家本身,「沈府」,應是沈謙教授家屬的自我稱呼,怎麼反而成了致敬輓額者的上款?不通也,不通!

此笑話一出,杜部長大怒,忙著懲處失職人員,忘了反省監督不嚴?據知,教育部為求方便,委託民間製作印刷100份輓額,統一印上「音容宛在」4字,結果「據說」是排版將「宛」字誤植為「苑」,教育部驗收草率,竟未發現,直到送出了9幅,才覺大事不妙,緊急追回7幅,偏偏,中文系教授沈謙之喪來不及追回,又因當天輓額中以教育部長所送的份量最重,只好高掛正中,引起軒然大波。

台灣前輩書畫家深厚的傳統根基和學養風範,可為後學範式。
婚喪喜慶,人生大事,不論致哀祝賀,最重真心誠意,老百姓尚且如此,何況廟堂袞袞諸公?貴為首長,手下秘書總能找到能寫兩筆書法之人吧!再不濟,坊間也有許多書法端正的鬻字之士,請來寫寫,所費不多,何況自有公帑支付?以「印刷品」搪塞,太不尊重逝者;更何況,「音容宛在」四字,實在太過通俗,對於逝者而言,不同身分,不同職業,不同地位,不同性別,都應以不同敬語輓之,尤其,身為教育最高單位,更應作為範式,展現學識厚度,否則怎能樹人?竟以「印刷品」為之,大大不敬,萬萬不可也!

至於上款「沈府謙千古」之謬,原來是由教育部一位書法寫的不錯的基層公務員(據知是一位警衛)所書,書者自以為沈謙教授享年六十,年紀尚比杜部長為輕,認為杜部長較尊,沈謙教授不宜用「沈公」,因而填上了「沈府謙千古」,書寫完畢,交由總務組送出。這過程,出現幾個問題,一則,教育部內由誰專責處理這類事宜?婚喪喜慶雖然繁瑣,但涉及對人之尊重,理應極為慎重才是,書寫者對稱謂用語、公文常識都應嫻熟,自然不必長官操心,不會鬧出笑話;二則,部裡若無此編制,主事者就更應費心留意,以示對人尊重,最起碼,總有個秘書幫忙監督吧!因此,若此事要懲處失職人員,在上位者就先難逃疏忽之責!尤其身負百年樹人、作育英才的教育部,主事者更不能在一字一句、一絲一毫上有所輕忽,否則如何為萬千學子、社會教化之身教?

一幅輓額,道盡了眼下教育部的顢頇!一嘆!再嘆!

憾事,不止一椿;奇事,總要成雙?之前,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登場,國文試題,一鳴驚人,網路辭彙,鋒芒大露,似乎,出題教授,也愛上網,爭議不斷,堅不送分;沒錢買電腦的,不會上網的,這類試題肯定難答,拿不到分數,中文就不行?亂了!亂了!

自認為中文程度尚可,看了這些網路用語,全答不上來,看倌不妨也試試?在非選擇題「語文修正」中,以「3Q得Orz」作為試題舉例,真是一頭霧水,原來「3Q」是「thank you(謝謝)」的網路用語,「Orz」是以英文字母形象化,猶如以手支地跪拜,所以衍伸為「感謝得五體投地」,千古奇文,了不起!學一輩子中文,還是出題教授學問大,夠時髦!這舉例,真難懂!正題中,一題「火星文」考題,更令人氣結,「::>ˍ<::」,什麼意思?竟然是「哭了、哭了、落淚了」,厲害!服了你啦!偉大的出題教授!

網路用語、火星文,都成了國文考題,會了這些新名詞,懂了這些新花樣,試問出題教授,中文就會進步嗎?若把所謂的時代用語乃至胡亂發明的圖不圖、文不文都拿來考試,那麼是不是該把俗諺俚語都來入題,江湖切口拿來測驗?哈!真是唯恐天下不亂!

看了所謂網路用語、火星文的圖案式揣測,忽然想起,為什麼不將中國古文字中的「象形文」作為試題,豈不更有意義?更能讓學子明白文字的起源,更何況,古人先民創造的象形文字,可要比現在網路用語、火星文的中不中、西不西要來得有內涵的多;拜託今後大學學測國文科目的出題教授大人,「你嘛幫幫忙!」(這是電視藝人口頭禪,是不是和「3Q得Orz」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文」,在21世紀的今天,已成為世界各國高級知識份子爭相學習的「顯學」;海峽兩岸,同樣是「中文」的母邦,大陸的簡體中文,已使許多文字意涵無法正確表達;台灣的繁體中文,則保存了數千年來文字語意的傳承;如今,教育當局竟不正視中文在台灣日漸式微的嚴重,反而主事官員輕忽,大學學測搞怪;測驗中文程度,竟用火星文為題?嗚呼哀哉!孔夫子、孟夫子也要考不及格的!

少了文字素養的基礎,就低了文化層面的水準,更談不上藝術環境的提升,這種「文化連鎖效應」,好壞立見真章,今天的台灣,大唱「藝術文化創意產業」高調,立意固然美善,卻是深耕不易,原因無他,「文化根基」不足是也!可也不反映了眼下「文化連鎖效應」的負面驗證。

日前,閱讀了政治大學教研所教育美學博士生李政賢在報紙媒體發表的一篇文章〈劣質與彆腳的『美好年代』〉,心有戚戚,最能代表時下台灣浮面藝術文化的淺薄,轉述其中部份內容,願與教育部門、文博單位惕勵共勉。

文中寫道:「近日,台北美術館正在展出中國時報和北美館合辦的『美好年代——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收藏展』,……會場播放畫家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影片,其中翻譯錯誤百出……。影片提到,馬蒂斯在Louvre(羅浮宮)學習作畫,字幕翻譯是——馬蒂斯在『屋頂』下學習作畫。還有一句:『色彩的安排取代了大小、遠近關係的Perspective。』稍有藝術常識的人,有誰會不知道Perspective指的是『透視法』?可是,我們這位天才譯者居然就這麼無知的把句子給翻成:『色彩取代了大小、遠近與景觀。』……還有一個例子,原來的句子是描寫『…Transposed to another World……』意思是說,觀者隨著畫作,整個人神遊到另一個世界去了。字幕要我們看的是:觀者被『運輸』到另一個世界。」

作者又舉了不少例子,如Pompidou(龐畢度)給翻成「旁比度」、Montmartre(蒙馬特)給翻成「孟馬特」,連導覽的看板也出現翻譯錯誤的現象。

台灣藝術科系學生的未來出路,由於主政者的缺乏文化素養而被窄化了。
李政賢這篇文章,點出了台灣藝術環境的貧血,道出了文化主管單位的滯礙,令人嘆息不已!這似乎與教育部的「輓額」烏龍事件與大學學測國文試題的光怪陸離,有著同樣對文化藝術的漠視!

又想起去年(2005)10月初的一則新聞,內容報導為避免藝術科系學生就業之路窄化,各大學藝術系所正興起課程改革風潮;其中特別提到,台北教育大學校長莊淇銘說藝術必須走出戶外、走向人群,該校藝術系學生就業不能再侷限於國小美術老師,所以,莊校長要學生到市場叫賣藝術創作,還強調「藝術加上文化就可行銷,黑鮪魚季、摃丸節等都是文化藝術結合觀光的行銷佳例,學藝術的發展絕不會受限」。慘了!一看之下,莊校長立意固佳,卻因為對整體藝術文化生態的不了解而又將藝術系學生引入了一條窄巷。

在市場叫賣畫作,只能說是「好玩」,那裡是「行銷」?藝術家要談「行銷」作品,也不應是藝術家出面,稍微了解藝術市場生態的人都知道,藝術家應專心創作;向收藏家、大眾推薦藝術品,是「畫廊」、「藝術經紀人」的工作;或許,莊校長誤解了「街頭畫家」的存在意義和生態,簡單的認為藝術系學生也應如此「走出戶外,走向人群」,其實,反而誤導了未入社會的藝術系學生對將來規劃的正確方向。

不論教育界、政治圈,台灣,最麻煩的是在上位者的文化藝術涵養大大的欠缺,以至於讓相關科系的學子畢業後迷惘無助,當然,更不忍見到藝術系學生走入職場後竟要如莊校長所言「叫賣畫作」。在這裡,十二萬分誠意的建議莊校長真正花點時間了解一下台灣、國際的藝術文化產業生態,再給同學建設性的鼓勵。

事實上,藝術系學生畢業後,除了當藝術家、美術老師,畫廊經理人、藝術經紀人、藝術顧問、藝術行政、藝術文字工作者、藝術媒體、藝術策展人……等,都是觸類旁通、可以從事的專業領域;大前提是,擁有藝術科系的大學系所,有沒有提供同學這些學習環境?教育部有沒有培育或邀聘這類海內外的專業師資?再次強調,藝術系學生的未來,絕不應只是「叫賣畫作」,莊校長以為然否?

台灣,政治經濟掛帥,文化藝術蒙塵,在上位者缺乏人文素養,漠視藝文生態,於是上下交征利,國力漸淘空,無奈!無奈!何時才能喚起政客良知?何時才能揮舞藝術文化大纛?

兩則海外訊息,更加令人欣羨!

1月中下旬,蘇格蘭政府宣布增加約1億英鎊的藝術撥款,蘇格蘭文化委員會並強調「每個獨立的蘇格蘭人應得到享有文化的權利」,這意味著蘇格蘭將以法律形式確保孩子們都能受到藝術教育,發展獨立創造力。

事實上,1990年代以來,蘇格蘭政府一直忽視藝術文化,政客們也一直以「沒錢」來敷衍塞責,因而受到輿論的強烈指責,經過多年的爭取,終於使蘇格蘭政府正視藝術文化的重要。或許,台灣有識之士也應振臂而起,藉由輿論對主政者施壓,袪除眼前日趨嚴重的「淺碟型文化」體質,為台灣的下一代爭取一個具有人文素養的優質未來。

今年2月起,在英國倫敦搭地鐵,就能欣賞中國唐詩的意境和書法之美;李白的〈聽蜀僧濬彈琴〉、白居易〈紅鸚鸝(商山路逢)〉及杜甫的詩篇共4首,以毛筆表現每首詩的首句並搭配英譯詩句,印成海報張貼在2,000個地鐵車廂裡,展出至少一個月。這是倫敦地鐵建成140多年來首度展出中國的唐詩及書法,對傳播中華藝術文化意義重大。

倫敦地鐵公司總經理歐托(Tim O’Toole)明確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愈來愈多英國人學習中文,倫敦地鐵展示的唐詩,有助於傳播中華文化,毛筆書法則可為地鐵增添藝術氣息。

英國倫敦地鐵的展出唐詩,是與中國大陸的文化交流;包括英國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水仙花(Daffodils)〉在內的4位英國詩人的4首詩作,3月起也在上海地鐵車站內譯成中文供乘客欣賞。

想想,英國仍在世界五大經濟體內,又是藝術文化環境的先進國家,中國大陸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國力日盛,但卻都如此重視藝術文化的能量而強化國際交流,反觀台灣,空有台北故宮65萬件國寶珍藏,空有完整的中華傳統藝術文化傳承根基,卻不知善用珍惜,任其荒怠;在無知政客狹隘意識型態的夜郎自大下,漸漸自陷「鎖國」窘境,真不知欲置善良的2,300萬台灣百姓於何地?

台灣,曾是美麗的寶島,擁有深邃的文化,保有純善的傳統,懷有藝術的瑰寶,這些優質的人文層面,都被政客的「巧門」給封閉。韓國,以「文化創意產業」鹹魚翻生;泰國,以「藝術新經濟」成功走出金融風暴陰霾;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台灣廟堂諸公,「你嘛幫幫忙」!

【典藏古美術2006年3月號】

udn聯合書報攤 – 閱讀藝文 – 典藏古美術 – 教育亂了套‧文化失了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請輸入下列驗證碼計算後阿拉伯數字 (Translate it, if not Taiwanese to post re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