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數位相機要用最大解析度拍照
原始出處(有圖文):
http://applepig.idv.tw/archives/547
緣起
基於種種原因,我承包了我們班的畢業紀念冊的製作工程,要準備八頁的29.5 x 28的照片稿。但是我手邊拿到的班上同學的照片,絕大多數都是640×480,而且是上傳到無名之後再抓回來的檔案。
寫在前面的結論
照相的時候,請盡量使用你手中相機的最高解析度,並以最高品品質儲存,以避免在十年之後要尋找回憶的時候,發現團體照裡的人臉都難以辨識…
雖然以最高解析度儲存時,記憶卡會消耗得很快,所以我建議請多買一張記憶卡。以2008/1現在的價錢而言,創見4G SDHC記憶卡已經低於$1000了,以目前常見的8M相機而言,至少可以拍1200張以上。對大部分人而言,一天很少會拍超過300張,所以4G至少可以撐四天,比起一台近萬元的相機,記憶卡應該是很划算的投資吧。
第一部份 解析度(Resolution)是什麼
解析度,也就是常常聽到的640×480、1024×768之類的數字,是以像素(Pixel,或稱畫素)為單位計算出來的數值。一個像素就是一個光點,也就是我們儲存照片的時候所使用的最小單位。
請抬頭看著你現在的螢幕,如果是19″ LCD螢幕的話,解析度一般而言是1280×1024,也就是將螢幕的寬分成1280份,高分成1024份,這樣子的每一個小格子就是一個像素。
回過頭來以照片來說,一台具有1.3百萬像素的相機,一般而言可以拍出來的照片解析度是1280×960,也就是比19″螢幕稍微小一點。而當我們把這張照片放在19″螢幕上面顯示的時候,由於螢幕解析度大於照片的解析度,所以螢幕會在上下各留一點點的黑邊才能顯示。
(題外話)由於現在的螢幕解析度大多不是4:3,所以如果將照片直接拉滿版顯示的話,在19″螢幕(1280×1024是5:4)上會被上下拉長,而在寬螢幕(16:9)則會被嚴重的拉胖,放女朋友照片的尤其要注意。
照片的解析度改變的是圖片的大小,而且是數位相機中最重要的選項。我主張,買了八百萬像素的相機,就該用八百萬像素來拍照。高解析度的好處很多,比較重要的有這些:比較大的圖片在沖洗時品質會比較好(後述),要在螢幕上顯示時,越高的解析度呈現的品質也越好。除此之外,高解析度的圖片可以只擷取畫面的一部份使用,而不會讓裁圖後的人臉根本無法辨識。
這是我今年八月去歐洲的時候,故意拍的照片:
P1110527
而這是照片中央的我,用裁圖功能切出來的:
p1110527_crop.jpg
好啦,我承認這樣子的確還是沒有辦法辨識我的臉,但是如果原始檔案只有640×480的話,這樣子的截圖大概我的頭只剩下50個像素而已。
第二部分 照片的儲存方式
一般而言,我們的檔案儲存的方式是將每一個像素的RGB(紅綠藍,光的三原色)的數位化數值分別儲存,目前大多數的檔案只各儲存三種顏色各256個色階(也就是2的八次方,剛好佔一個byte)。
如果數位相機的照片沒有經過壓縮的話,一台有五百萬像素的相機,每一張照片就會佔15MByte的空間。幸好我們所有的相機都配備有圖片壓縮功能(一般是JPEG格式),可以將圖片壓縮到原本的1/5或者是更小。
但是JPEG這種壓縮格式的演算法有一個很大的限制,就是壓縮後的檔案,解壓縮並沒有辦法回復成原來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破壞性壓縮」。破壞性壓縮會導致原本圖片裡面,被JPEG演算法認為不重要的部分,在壓縮過後就永遠消失了。
一般的數位相機都會有儲存品質的選項,這個選項就是在調整JPEG壓縮的時候破壞掉的程度多寡。但是這個選項會很嚴重的影響到照片的品質。(感謝Even Wu兄提供的破壞性壓縮示範)
高品質壓縮 低品質壓縮
high.jpg low.jpg
或許這樣子看還不太容易看得出分別,那我們就放大400%來看看細部效果。這樣子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看到JPEG壓縮的瑕疵吧?
high400pa.jpg low400pa.jpg
如同我最前面所說的,現在的記憶卡跟相機相比之下很便宜,所以請不要捨不得這一點錢而日後懊悔萬分。狠下心買張大一點的記憶卡,然後用最高像素、最高品質儲存你的照片、你的回憶、你的青春吧!(對,我就是那個在懊悔為什麼我高中畢業典禮的照片都是640×480的人…)
第三部分 印刷品質
要把照片印出來的時候,有兩個很大的因素影響印刷品質,就是解析度跟色彩。在印刷的時候,一般而言是用300dpi(每英吋有幾個像素)的標準在列印。而色彩則是用跟電腦上儲存的RGB不同的CMYK,這部分比較複雜,而且要訓練過的敗眼才有辦法輕易分辨,我們就不談了。
簡單的說,要印出來的照片,解析度越高越好,畫質也是越高越好。
回到300dpi這個數字,指的是每一英吋裡面要放300個點。以一般4″x6″的相片而言,要達到300dpi的標準的話,解析度至少應該要有 1200×1800,也就是兩百萬像素左右。如果要印更大的照片的話,就需要更高的解析度,否則印出來就會有很明顯的顆粒感,活像自動打了馬賽克一樣。
用簡單一點的說明方式,當照片的解析度低於印刷的需求的時候,印刷的時候只好把同一個像素印很多次,也就是說原本可以印成
■■■■■■
■■■■■■
■■■■■■
■■■■■■
只給他低解析度的圖片的話就會變成
■■■■■■
■■■■■■
■■■■■■
■■■■■■
這樣子,每一個點都重複很多次而顯得活像馬賽克…
第四部分 照片的保存
目前的數位相機,以最高像素、最高品質儲存的話,一張照片的大小大概是3MByte~5MByte之間。換算成具體一點的單位,就是三張磁碟片
650M的CD-R光碟可以裝170張左右
隨身碟每1G可以裝250張左右
4.7G的DVD-R光碟可以裝1100張左右
40G的硬碟可以裝10000張左右
各種不同的保存方式各有其利弊,主要分為以下幾種保存法:
* 1. 光碟:不管是是CD-R還是DVD-R,都是成本低,但是不安全的保存媒體。要記得,光碟片頂多只能保存五年,所以每隔一兩年就要重新製造新的備份光碟。
* 2. 隨身碟、外接硬碟:成本高,安全性中等。一般而言硬碟是電腦裡最容易壞掉的設備,但是如果只是要備份的話,我建議可以買3.5″硬碟來外接,沒有通電的話硬碟是不太容易壞掉的。
* 3. 網路相簿:成本不一定高或低,但是很花時間,安全性通常是比較高的。由於台灣的網路頻寬不大,所以上傳照片很慢,這個方法不適合拿來保存所有的照片,只能夠保存重要的照片。
千萬要慎選相簿空間(我推薦flickr),不要找那種用破壞性壓縮縮圖、不保留照片原始檔、沒事會叫人更改密碼、太久沒登入還會被砍帳號的網路相簿。
* 4. 印出來:成本說高不高,是最保險的保存方式。事實上,十年前的照片現在拿出來看頂多只是泛黃,但是十年前的數位相機的照片,現在又有幾個人還保管得好好的?
可以的話,盡可能把照片備份在各種不同的媒體,如硬碟裡留一份、外接硬碟裡也留一份、燒一份光碟、再把有挑選過的照片印出來之後,順便傳到網路相簿上面去。要更保險一點的話,可以把外接硬碟放在跟其他備份裝置不同的地方(如辦公室),這叫「異地備份」,樣子萬一房子發生火災或地震的話,照片也不會從此找不回來。